执教《剥豆》一课反思心得-白山市教育学院

执教《剥豆》一课反思心得

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3年11月25日 点击数:

执教《剥豆》一课反思心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六横中心小学  翁喆凡

这是一篇五年级上册的选读课文,这篇课文是与本册书的第四单元,感受父母之爱的系列课文是姊妹篇,《剥豆》的作者毕淑敏就是课文《学会看病》的作者,这两篇课文其实它的文章立意是一样的,都是通过大段大段的心理刻画来表现母亲对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,又舍不得孩子吃苦的矛盾心理。所以,我也将心理描写的认识、理解、运用,从而感受人物形象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。将最后母亲的说的那一番话的理解作为教学难点,通过之前对人物内心的剖析,出示《学会看病》的语句,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,来破解这个难点。

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上,我根据三维目标制定如下,一是读准字音,读通课文,明白一些词语的意思。二是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及它有什么作用,并能够简单地进行写话。三是让学生感受母亲的用心良苦及孩子的自信大气,理解母亲最后的感受的含义。

在具体操作中,我注重让学生来呈现学习过程,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如出示的词语、虽然有预设的成分,但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,同时层层递进,通过讲解、补充等方式让学生积累一些词语。接着抓住“赢”字,来分析母亲和儿子的形象。在分析母亲的形象时,重点抓住人物的心理描写,围绕“快、慢、缓、紧”四个字来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,在朗读中体会母亲的心理变化,从而感受到母亲矛盾的心理。让学生明白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的重要性,理解了心理描写的作用,再让学生写一写用一用,加深对心理描写的印象,从认知到理解到运用,这样对学生掌握着一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很有帮助。在认识了母亲的形象后,我再让学生加深理解,抛出问题:母亲仅仅是赢了孩子吗?将比较浅的问题再一次深入,让学生挖出内心的两个母亲,并让他们自己说一说,溺爱孩子的母亲有什么不好?为下面分析母亲的话做好铺垫。

说道感受孩子的形象,让学生分析就比较简单,儿子是一个大气自信的人,从他的一些动作语言中就可以感受到,接着我又让学生体会孩子在比赛中是怎么想的,从而也带出了孩子在比赛中的收获及他获得的启示。

最后小结,得出母亲和儿子都有自己的收获,但是这样的收获却来之不易,结合《学会看病》中的一个句子,概括出磨炼其实就是一种爱,让学生讨论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这样特殊的爱。文章最后在三段引读中结束。

通过不断的磨课,我首先感受到树立目标意识的重要性。就是当目标确定有,我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一步步地达成这个目标,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,我设制了一些目标,但在具体达成的时候步骤比较模糊,没有具体的思路。在夏老师将我的课做点评之后,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目标,不断进行调整,同时在目标的达成上在具体的步骤中不断进行尝试,接下来又试教了几次,直到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。虽然可能在这堂课上个别目标的达成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,但是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我树立一个目标意识,也是一种得到。其实,我还感受到一堂好的课不仅仅是预设出来的,更是要善于抓住不时而来的课堂生成,从课堂生成中抓教学亮点,能够比预设出来的更精彩。但这样的生成把握,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我不停地学习,不停地积累,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,于我来说,是一次再好不过的锻炼。

[关闭窗口] [添加收藏]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