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浙江省初中《历史与社会》优质课一等奖-白山市教育学院

2007年浙江省初中《历史与社会》优质课一等奖

作者:詹华东 来源:转载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11年01月18日

2007年浙江省初中《历史与社会》优质课一等奖

《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》教学反思

舟山市岱山实验学校  

 

今年的《历史与社会》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以“依标施教”、“常态课”为主题,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为重点。与以往不同的是选手们只有24个小时的备课时间,是一场教师专业功底和综合素质的大较量。我执教的《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》一课得到了许多评委和听课教师的好评,荣获了一等奖。高兴之余后我反思这节课,纵然有一些成功之处,但也有不少的欠缺。

一、成功之处:

1、紧扣课标,重点突出。

我抽到的课标是“列举实例,说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”。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三个词:实例、改革开放以来、巨大变化,用了约20分钟时间、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予以重点突破。而改革开放的进程安排时间较少,改革开放的原因等没有涉及。

2、结构严谨,气势恢弘。

因为课标所对应的教材为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《现代化建设新时期》,书本内容较多;且这课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过了,我把这节复习课立足于三个篇章的设计,一: “春”之号角(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征程)二:“春”满大地(遍开改革开放成果之花)、三:“春”暖遂昌(谱写改革开放崭新篇章),把已学过的知识经过整合,同时又联系了遂昌的当地实际、补充了课外的内容(如科教文化方面的变化等)这不只是避免了复习课的单调重复,更显得本课是设计合理、结构严谨,板块明确,脉络清晰,气势恢弘,遂昌当地实际材料的运用既创新性强,又使学生倍感亲切、情意浓浓,情感目标的达成不言而喻了。

3、精选素材,激发情感。

本课的导入选取了遂昌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成就的图片(包括经济、科技、人民生活等方面),使学生有亲切感,同时对家乡的自豪感、热爱之情也油然而生。

第二篇“春’满大地”部分的教学分为两个步骤:一是用图片及图表来说明经济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,由师生共同分析完成,图片及图表(深圳、浦东、青藏铁路、三峡工程的图片和“1978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”图表)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;二是让学生分小组探究,用实例来说明在人民生活、科教文化、统一大业、外交事业等方面的巨大变化,由于在讨论过程中,我做了深入地指导,所以学生的汇报发言较为到位、精彩,列举的实例也很能说明问题。整篇教学中洋溢着“春”的气息和学生微笑的脸庞,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不言而喻。

第三篇“春”暖遂昌的设计使学生关注脚下的这片土地,通过畅想未来的发展,产生拥护改革开放等政策的情感以及为祖国、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才智的愿望。

4、有效合作,落实 “两基”。

我觉得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十分热烈,发言时很精彩。如:“……现在人们不仅要吃好,而且是怎么科学怎么吃;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;香港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、归属感越来越强等”。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几个:一是学生已经学过,有书本知识做铺垫;二是变化是事实存在的,学生很容易看到、听到、感觉到;三是老师的指导、点拨较为到位。我在讨论中提出一些要求,如实例范围要广、今昔对比要明显、最好用最新的信息和实例来说明等,学生捕捉信息、整合信息、反馈信息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。

二、不足之处

1、时间未掌控好,应变能力欠缺。

第二篇“春”满大地(遍开改革开放成果之花)用时过长,不紧凑,导致第三篇“春”暖遂昌(谱写改革开放崭新篇章)的时间不足。学生的发言已经较精彩了,我还在习惯性地点评。

改进措施: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点评;不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(虽然在课堂上我已经缩短了一些);“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”部分可以不请后面几位同学回答(因为前面的回答已经比较全面了);第三篇中“畅想遂昌美好未来”可放在课后进行。

2、整体较为浅显,教材挖掘欠深入。

教学中着重巩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、人民生活、科教文化、统一大业、外交事业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,是事实、现象的陈述,没有做进一步的探究。

改进措施:可在第二篇中安排一个小结(在节省前面环节的用时或略去第一篇的基础上),分析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关系,强调: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。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原有知识、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升,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,也能更加深入地激发学生的思维。

3、因为时间不足,导致第三篇中预定的“畅想遂昌”不能使学生尽情发挥,因为学生的不能尽情导致情感教育目标没有淋漓尽致的达成。

【字体: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